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简介 > 干警风采

不忘初心勇担当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30日

不忘初心勇担当

——徐清臣先进事迹

徐清臣,男,1961年8月出生,1980年10月参军,1992年8月转业到海阳市人民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等职,现任海阳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员额法官。参加法院工作二十七年来,该同志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树牢“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 ,甘愿拼搏奉献,以不忘初心的使命感修炼自我,用忠诚和坚守书写了一名员额法官的无悔人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次,被海阳市委市政府通令嘉奖次,还荣获“海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海阳市政法十佳干警”等荣誉称号。

用担当作为书写忠诚可靠。从事司法工作二十多年的徐清臣始终秉持着这样一个理念,个人的工作只有放到大局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坐标和位置,才能体现出个人的价值追求。二十多年来,无论从事破产案件审判还是商事案件审判,徐清臣都坚持把自己的工作理念渗透到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围绕是否有利于民生权益保护,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去思考。在处理破产案件中,严把立案关、程序关和财产处理和财产分配关,成功地审结了40多件破产清算案件,为3000多名企业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没有发生破产企业职工上访事件。在审理商事案件中,无论工作多么难做,也无论当事人涉及到谁,他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每一起矛盾纠纷,及时为党和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市农商行诉我市某建材公司、某光电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涉及案件标的1亿多元,涉及16个案件,每个案件被告都在5人以上,且大部分都不在海阳本地。送达过程中,被告人不配合,开庭中,辩护人故意刁难,外地取证又人生地不熟。徐清臣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先后十几次地往返于滕州、济南、北京等地,成功地查封了64套房产、500万股权及宾利车、别克车各一辆,有效避免了金融企业更大的损失。在处理我市某制衣有限公司与威海市某服饰有限公司加工合同纠纷一案中,徐清臣对工作高度负责、对案件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原告当事人,佩服的直竖大拇指。原来,本案中的加工合同,原告是与香港某公司签订的,但合同的履行地却在威海市,两公司的法人代表为同一个人,香港某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皮包公司。从合同本身出发,如果判决香港某公司担责也没有多大问题,大不了原告做一个上诉。但徐清臣认为这是对当事人、对法律的不负责任。如果这样简单判了,与法与理与海阳的经济发展大局都说不过去,受损的是毛衫企业,放纵的是不守信行为。为了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徐清臣和他的团队多次去青岛、威海等地,从港务、社保等部门调取了相关证据,又调取了原被告双方多年来的电子邮件,从电子邮件中抽丝剥茧,寻找证据,经综合认证,最终认定合同的履行地就是在威海。依据法律相关规定,海阳法院判决被告威海某服饰有限公司付给原告加工费66万余元。多年来,徐清臣把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和人民的忠诚书写在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里,每一起案件都折射出徐清臣胸怀大局、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

    ()用办案业绩书写不老传奇。再有两个多月,徐清臣就要从审判岗位光荣退休了。按理说,从事机关的工作的人员到了这个年龄大多都有一种车到山前船到岸的思想,工作激情和干劲大不如从前,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徐清臣和别人不一样,他认准的事必须善始善终地做好,不能因为自己即将退休而忘记了初心和使命,必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秒。越是临近退休越是感到去日无多,他比以往更勤奋、更刻苦、更用心,心中充满了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眷恋。像往常一样,他每天早上班晚下班,送达、开庭、调解、写判决、指导书记员,总是将一天的工作日程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为了一个案子早日开庭,他经常开着自家车起早贪黑去送达,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目的就是为了把开庭传票早日送到当事人的手中,不在送达环节耽误案子处理时间。在临近退休的三年时间里,他共审结各类案件639件,其中2017年审结242件,2018年审结294件,2019年1-6月审结103 件,结案数一直保持在同年龄组法官办案总数前三名。简单的数字背后饱含着徐清臣的艰辛和汗水,深藏着他的初心和赤诚。你问他累不累,他总是说:“既然选择当员额法官,就不能叫苦喊累,总的对得起这个称呼和良心”。二十多年的坚守,换来的是满头白发,得到是人民群众的由衷赞美。

(严谨勤奋书写办案经典。2014年55岁的徐清臣调到民二庭从事商事案件审判工作。这对军转干部出身、没有法律基础的徐清臣来说是天大的困难。要知道,商事案件不同于其他案件,案件高幅攀升不说,疑难复杂及新类型案件也不断增多,在适用法律等方面争议较大,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误判错判,造成当事人的权益受损,甚至引起社会不稳定。面对困难和挑战,军人出身的徐清臣不信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不服老、不服输、不苟且,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头扎进浩瀚的法海里,不停地背诵各种法条,不停地向同事、领导请教。让很多同事不理解的是,徐清臣此时已55岁了,蛮可以要求院领导安排一个工作相对轻松的岗位,何必要费心费力去重新学习?但徐清臣不这样认为,他总感到,他是军人出身,服从命令是天职,既然领导选择了你,岗位需要你,你就必须服从命令,安身立命地把领导交给的任务完成好,而不能向组织讲条件、提要求。他总是说“我是军转出身,文化底子薄,笨鸟要先行”。就这样,边学习边实践,短时间内便胜任了商事审判岗位,成为市法院商事审判领域有口皆碑的审判能手和尖兵。从事商事审判工作6年来,他共审结各类案件1302件,改发率仅为0.45%。尤其是职业生涯最后三年,他的案件改发率为零,群众信访率为零,在案件质量方面创造了海阳法院审判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用拼搏奉献书写无悔人生。由于常年超负荷地学习和办案,他的颈椎、腰椎和膝关节患上了严重的疾病,颈椎病经常导致他的双腿不能走路。没有别的好办法,他只能每天贴着膏药来缓解疼痛的折磨。在他看来,人活着都得生病,能坚持工作就不要轻言放弃,自己每多办一起案件,便能多化解一起矛盾,便能让这个社会多一份公平正义。他的母亲今年已经87岁,因年龄和身体原因需要徐清臣这个当儿子的进行照顾。但徐清臣整天忙于办案,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照料老人,平时除了加班还是加班,照顾老母亲的重任只能落在两个妹妹身上。记得2018年12月份,徐清臣的母亲因病再次住进了医院,而此时正是单位年终冲刺结案的关键时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徐清臣安排了80多个案件的开庭任务,每天都有三个以上的庭审任务。一边是当事人急切的期盼,一边是躺在病床上的老母亲,徐清臣左右为难。为了当事人,他只能把自己的利益放弃,白天由两个妹妹轮流陪护,晚上他在单位加完班后再去接替自己的妹妹。陪护期间,他把案卷带到了病房,挑灯阅卷,思考第二天的庭审思路,没有因此耽误过办案。多年来,徐清臣舍小家顾大家,为党的司法事业倾心倾情,用甘愿奉献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

用工匠精神书写为民情怀。从事法院工作27年,徐清臣从书记员到员额法官,难以割舍的始终是那份为民情怀。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法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就是这道防线上的最后守护者”。为了百姓利益,他精益求精、追求公正,努力让来法院官司的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情阳光。徐清臣主要从事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几乎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他所处理的每一起案件都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金融安全稳定,事关公平正义。有些案件的形成并不是老百姓的原因形成的,而是由于金融机构在借款过程中把关不严、操作不当引起的。每处理一起案件,徐清臣都如十月怀胎一样,小心翼翼、慎之又慎。每次开庭前都事前进行阅卷,了解案情和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为庭审厘清思路。庭审中,严格举证质证,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力争还原事情真相。下判决时总是字斟字酌、反复琢磨,生怕说理不到位,老百姓不理解。2016年3月份,我市徐家村村民祝某因存款合同纠纷状告我市某商业银行及本村代办员姜某,要求返还存款49000元及利息。在庭审中,被告姜某坚持说打给祝某的存款收条是其本人的借款,以银行名义出具的存款收条是祝某所逼,和银行没有关系。而某商业银行辩称,自己和被告姜某不存在直接的法律关系,祝某和姜某是委托存款关系,和银行无关,要求法院驳回祝某的诉讼请求。为了尽快弄清案情,徐清臣深入农村进行调查,为顺利庭审打下了基础。为了慎重起见,他又请教同事和中院的法官,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反复进行研究讨论,最终经过庭审,认定两被告之间虽未形成劳务关系,但属于表见代理,判决某商业银行返还祝某本金49000元。在徐清臣所承办的 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有的担保人对担保事实并不知情,担保签字很多都是借款人模仿签字,担保人莫名其妙地成了被告感到很委屈。每当审理此类案件,徐清臣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充分的举证质证,该问的问题都事前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确保案件经过庭审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不至于出现冤假错案。凡是和徐清臣打过交道的老百姓都说:“案子交给徐法官办理,我们是一百个放心”。

近几年,每年分配到徐清臣手中的案件都不下300件。300件意味着每天至少要处理1件案件,这对一名花甲法官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一个案件的处理要经过立案、送达、保全、开庭、调查取证、调解、判决等多个环节,有的案件需要多次送达、多次开庭。很多当事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逃避法院审判,给送达、取证、开庭等工作造成了很大被动,办案法官稍有懈怠,便可能造成案件积压和超审限。时至今日,徐清臣没有一件超审限案件,经手的所有案件都在法定时间内结案。民二庭每周的案件调度会,庭长从来不用调度徐清臣,他不但为当事人着想,也在用实际行动为庭长和分管院长分忧。在徐清臣的办公室里,经手的每一件案件都有资料留存,放在档案柜里摆放的整整齐齐,随意翻开一本,何时该干什么、干了什么,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的清清楚楚。徐清臣常说:“老百姓打个官司不容易,对他们来说,也许一辈子就来法院一次,我们当法官的宁肯自己苦点累点也要抓紧时间给他们一个结果”。朴实的话语,折射出的是徐清臣司法为民的高尚情怀。

用清廉如水书写浩然正气。在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活与社会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92年8月份,徐清臣从部队转业到海阳法院工作,屈指算来已整整走过27个年头,某种意义上讲也算一个地地道道的海阳人了。他的老家虽然远在菏泽市,但由于在海阳工作生活的时间太久,身边难免有―层层的关系网、人情网。但他在法律与金钱、权力、人情的诸多较量和考验面前,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始终做到执法如山、清廉如水。在他看来,基层法院的法官虽然不是官,但手中掌握着自由裁量权,如何用权是对法官良知的考验。法官应当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办案,不管走到哪里,说话做事都要坦坦荡荡,堂堂正正,不光做到问心无愧,还要让当事人不产生合理性怀疑和误解。徐清臣所经手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案件标的从几万、几十万到上百、上千万的都有,有的是有钱不还,有的是经营困难还不上,而有的自借款的那天起就宁愿当老赖。案件起诉到法院后,有的被告便挖空心思地和办案人拉关系、套近乎,妄图逃避审判、规避法律制裁。面对腐蚀拉拢,徐清臣根本不吃这一套,他有自己的做人做事底线,在原则面前毫不含糊。今年3月份,徐清臣接手一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案件标的额360余万元,刚一接手便接到菏泽老家一个多年要好的同学的电话,原来案件被告是老同学的亲戚,老同学在电话里要徐清臣多加关照。电话里,徐清臣气不打一处来,接着反问老同学:“我是吃法官这碗饭的,借钱还钱天经地义,你说我怎么关照?”一句话说的那边的老同学哑口无言。多年来,面对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博弈,徐清臣不为人情所困、不为金钱所惑,人如其名,品若青莲,用心呵护公平正义,用清廉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没有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徐清臣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赤诚都献给了党的审判事业,以润物无声的真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前进的道路上,徐清臣从未停止过脚步,仍一如既往地为着他所衷爱的审判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关闭
版权所有:海阳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海阳市北京路81号 电话0535-3222202 邮编:2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