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20年至2022年中介合同纠纷的统计分析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29日 | ||
中介是一种利用所掌握的资源,通过为他人“牵线搭桥”提供服务、获取报酬的民事行为。该民事行为在生活中极为常见,也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常见民事纠纷之一。2020年至2022年,海阳法院共受理中介(居间)合同纠纷46件。经过对这一批案件的梳理,我们认为,近3年海阳法院受理的中介(居间)合同纠纷有以下特点: 一是涉房产交易和劳务的较多。在46件中介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到房产交易的有13件,占28.3%;涉及到找工作、出国打工等劳务方面有14件,占30.4%。二者合计占58.7%。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中介活动主要集中在房产交易和劳务活动中。我们认为,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是个人对于房源信息和劳动需求信息的了解不够,消息来源范围较为狭窄,因此更愿意依赖相对专业的中介公司或消息比较“灵通”的个人来实现自己的要求。 二是自然人之间产生的中介合同纠纷较多且均涉劳务。在上述46起案件中,原告和被告均为自然人的有16件,占45.7%,接近一半;而自然人与人力资源公司等劳务公司产生的纠纷仅7件,占20%。此类案件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被告承诺为原告或原告子女找到某一工作,并收取了一定的费用,但是因被告能力等问题导致未能办成,原告要求被告返还费用而发生纠纷。在日常生活中,公民个人作为中介代人找工作的情况相当常见,但毕竟个人的能力和资源有限,其承诺的事项有时无法做到,导致了纠纷的产生。 三是案件判决、调解数量比例相近。在上述案件中,判决结案16件,占34.8%;调解结案15件,占32.6%。这说明,中介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之间容易产生争议,但仍有很大概率通过法官的调解工作达成协议,最终调解结案。 四是劳务类型中介合同纠纷增多,房产类中介合同纠纷减少。经统计,2017年至2019年,海阳法院受理的中介(居间)合同纠纷为13起,而2020-2022年9月份,就受理了46起,增长了2.54倍。通过对增长的案件逐一查看,我们发现,劳务类型的中介合同纠纷出现了显著增长。2020年此类型中介合同纠纷为4件,2021年受理11件,2022年1-9月份受理8件。而与此同时,涉房产类型的中介合同纠纷却呈现了下降趋势,2020年受理9件,2021年受理4件,2022年1-9月份受理2件。我们认为,疫情以及房地产政策影响,是出现这一特点的重要原因。当前,房地产交易减少,直接导致房产中介业务减少,而持续的疫情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人们为顺利就业而想方设法,因而也间接导致了相关中介合同纠纷的增多。 |
||
|
||
【关闭】 | ||
|
||